(通讯员:张政)南漳县薛坪镇果坪村位于薛坪镇东南,471省道穿村而过,比邻国家4A级景区香水河,版图面积10.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16亩,林地面积8710亩,辖5个村民小组,396户1288人,中共党员62人。该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学习和践行共同缔造理念,充分发挥“一约四会”效能,不断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着力将发展成果转化为乡村治理成效,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有效保障和显著提升。
聚焦党建引领,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一)倾心建好班子队伍。坚持建强队伍,服务大局,聚焦村“两委”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始终把德才兼备、任人唯贤作为村干部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建立“老带青、传帮带”培养机制,帮助青年干部快速成长成才,倾心打造出一支信念强、敢担当、能吃苦、有能力的干部队伍。今年班子新发展一名党员,培养选拔一名95后年轻女同志进入村委会工作,新储备1名85后青年后备力量,为村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二)精心用好党群阵地。坚持把抓好阵地建设作为强化基层治理、服务人民群众、提升战斗堡垒的重要举措,围绕“科学布局、资源整合、制度健全、功能完善、整洁美观”的目标定位,积极探索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功能“拓展+”模式,不断发挥“一室多用”功能,为党员群众提供党务、政务、村务等“一站式”服务,推动建好、管好、用好有机统一,实现“党员学习有教室、群众活动有场所、相互交流有平台、党性提升有载体”有效结合。
(三)用心管好党员队伍。坚持把党员教育融入乡村振兴、政策落实、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时间存折”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人员记录积分、兑换奖品。培优育强乡村建设“党员骨干”,持续探索农村无职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路径,结合《薛坪镇农村无职党员领岗履职实施方案》,扎实开展无职党员领岗履职活动,党员认领示范岗8个、认领责任区4个,成立党员突击队1支。
聚焦建章立制,引领乡村文明新风
(一)村规民约,“约”出幸福感。在倾听民意顺应民意的基础上,结合本村实际,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对《村规民约》内容逐项进行讨论和研究,得到绝大多数群众认可的村规,方可纳入《村规民约》。坚持把村规民约全面运用到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移风易俗、推动乡村振兴各项重点工作中,以村规民约为抓手,群众参与度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生活习惯悄然养成,果坪村从“一时美”质变为“长久美”。
(二)村民议事,“议”出自治力。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主动从群众长期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通过红色屋场议事恳谈会、村民大会等方式,共同商讨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的相关事项,倾听群众好的意见建议,实现过去“干部说了算”到现在“大家商量一起办”的转变。果坪村共征求群众关于道路维护、村庄美化、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等方面意见30余条,共同研究反映问题的解决方案,在需求与现状间寻求最大公约数,切实赋予群众在乡村建设中的话语权。同时,议事会成员定期通过走访入户及时将项目建设进度传达给村民,切实架起群众和村“两委”之间密切联系的“连心桥”,探索出“民主提事、民主决议、民主监督、民主自治”的乡村治理的有效路径。
(三)道德评议,“评”出文明风。通过推选出政治思想好、说话办事公道、村民信得过的老党员、村民代表等,定期召开道德评议会,评议村民道德行为,推进移风易俗,提升村民道德素养,引领乡风文明,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依托新媒体技术等载体广泛宣传,通过日常监督和定期评议,村民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家自觉向先进典型看齐,争当移风易俗的宣传者、践行者和推动者,以“好人气”推动“好风气”,激发村民争先评优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德治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四)红白理事,“理”出新风尚。在村“两委”的指导下,红白理事会按照婚丧事宜一切从简、文明理事的原则,确保依法依规办事,坚决禁止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和封建迷信活动,形成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文明新风尚,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村民和谐。持续纠正攀比心理和“面子”观念,引导群众自觉抵制讲排场、比阔气、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为移风易俗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一手抓“破”,破除坏风俗习惯,一手抓“立”,弘扬社会正气,让文明之风吹遍乡村角落。退休老干部王永国被推选为理事长以来,利用饭后农闲之余,挨家挨户宣传,让村民认识到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的严重性;同时通过村红白理事会,商讨制定了“3个3、2个2的红白喜事办理规则”,将红白喜事回归本意。
(五)禁毒禁赌,“禁”出好风向。积极邀请派出所民警在村内科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强化禁毒禁赌宣传教育,形成全民抵制毒与赌的浓厚氛围,严厉打击村内赌博现象。禁毒禁赌会也推动了不文明乡风的转变,由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等组建禁毒禁赌会,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大喇叭、宣传栏张贴标语等方式,加强对常见引诱吸食毒品行为、违法赌博等禁毒禁赌知识的宣传。
聚焦文化润村,持续营造浓厚氛围
(一)加强宣传引导。由村“两委”、党员、村民组成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党群团体对移风易俗进行宣传,对村里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赌博等突出现象进行劝导和制止,各类不文明现象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遏制。
(二)丰富文化活动。积极开展送戏下乡等各类乡风文明主题文化活动,通过诗歌朗诵、小品、“三句半”等形式融入德治宣传,切近群众生活,深受老百姓喜爱。同时,利用节会活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让党的最新精神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引导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培育文明新风。
(三)强化典型选树。结合农村“地缘近、人缘熟”的特点,坚持不光要奖“票子”,还要给“面子”,以荣誉评比的形式,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养。果坪村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把村规民约、移风易俗、人居环境、孝亲敬老等内容融入评比标准中,对星级家庭全部挂牌上墙,形成互相竞争、比拼赶超的浓厚氛围,一些未评上十星的家庭主动整改问题,申请重新验收。
聚焦宜居宜业,着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一)乡村面貌更“靓丽”。围绕“净化、序化、美化、亮化、绿化”目标要求,制定详细整改方案,积极开展一系列大整治、大提升人居环境专项行动,通过班子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齐心协力做环境卫生整治的参与者、践行者、维护者,基本实现了山上是果园、门前是菜园、庭院是花园、村庄是公园的“四园”建设成效。
(二)乡村文化更“繁荣”。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场所,开展理论政策宣讲、公益电影放映、广场舞表演等文明实践活动,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将党的惠民政策送到群众身边,传播了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公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挖掘培树工作,坚持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三)乡村风气更“文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矛盾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决机制,形成“四个一”治理模式,探索创新“乡贤+调解”模式,将乡贤力量融入矛盾纠纷调解队伍,助力高效调解矛盾纠纷,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近年来,果坪村无越级信访事件及刑事案件发生,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化解了社会矛盾。
(四)乡村产业更“兴旺”。以特色种植、养殖为主导,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方式,与鑫牛养殖合作社共同经营600平米养殖场,年出栏肉牛30-60头,年均可为集体经济增收4万元,并有效带动12户村民年均增收6千余元。大力发展八月瓜、花椒、辣椒等果蔬产业260多亩,通过屋场商议并牵头成立蔬菜互助小组,与村内农户共享种植、销售信息,带动56户村民年均增收5千余元。发挥乡贤带头作用,发展烟叶120亩,通过用工信息和种植技术的互通互享,解决了村民就近务工难题,实现了人均增收6千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