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6岁高龄的南漳县长坪镇离休教师徐文轩,自1949年参加工作以来,在教坛上辛勤耕耘了四十多个春秋。1991年6月离休后,徐文轩一直担任长坪镇教育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他于1983年元月入党,二十余年来,他始终怀着一颗对党无限赤诚之心,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兢兢业业地做着关心下一代工作。他以苦为乐,以奉献为乐,以青少年的成长进步为乐;如夕阳,把最美的光和热奉献出来,以报答生他养他的这块土地和人民,做到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这位平凡老人的不平凡事迹感动着南漳县的广大党员干部、教育工作者以及千千万万个学生家庭。近几年,他连续被市、县、镇关工委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被县、镇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5年11月,他在襄樊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作了报告。《湖北日报》、《襄樊日报》对他的先进事迹先后作了报道。
滴滴甘露,滋润祖国万千花朵
徐老师是一个老教育工作者,对青少年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对老友们说,教了一辈子书,现在人也老了,也没有什么专长,唯一能做的就是对青少年多一点关爱,使他们都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他离休后,为了启迪青少年的心灵,他自觉地挑起了义务演讲员的担子,凭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日积月累的理论知识,写讲稿,作报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时事形势以及热爱家乡的教育。他先后撰写讲稿30多篇50多万字,每年春秋巡回到全镇中小学作演讲报告,累计作报告70余场次,听报告的师生达5万余人次。这50多万字的讲稿如滴滴甘露滋润并营养着长坪镇千千万万个祖国的花朵。
徐老师作报告力避空谈说教,紧跟时代步伐,善于抓教育的切入点,把教育与时代结合起来,把教育与实践结合起来。2000年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后,他根据中央领导讲话精神,撰写了《争做适应知识经济需要的人才》、《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鞭策我们学习进步》两篇讲稿,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2001年,我国南海发生撞机事件后,针对社会上多种议论,学生思想产生了影响,他就撰写了一篇《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努力学习》的讲稿,向学生讲解我国国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长坪镇地处南漳西北山区,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针对长坪镇部分学生总怨长坪太穷,产生了学而无用的思想,他撰写了一篇《热爱我家乡,建设新长坪》的讲稿,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为了把这些讲稿写好,他走遍了全镇山山水水,访问了近百位老人和村干部,用坏了三根拐杖。为使学生对家乡的地形地貌、自然资源、地方特产、支柱产业不仅有所了解,还要牢记在心,以便对家乡产生热爱之情,在讲稿中,他编写了十二段顺口溜,孩子们听了顺口溜赞美家乡,他们对家乡热爱的情感油然而生,不少同学以《我爱家乡好》为题写作文。黄潭完小五年级学生一个同学在作文中写道:“过去,我看到家乡有大量农户向外地搬迁,认为我们家乡太穷太苦,总在想我将来也要逃离这个穷地方。听了徐爷爷的演讲后,觉得我们的家乡环境还是美丽的,资源还是丰富的,只是缺乏人才,没有把它建设好。我一定要好好读书,学好本领,将来担负起建设家乡的重任,让家乡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还有很多同学纷纷以《我爱家乡的落箭河》、《我爱家乡的泥土》、《我爱家乡的银杏树》等等为题写作文,以此抒发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全镇学校举行了赞美家乡的演讲比赛,在全镇中小学生中形成了一个歌颂长坪、赞美家乡的热潮。通过开展“热爱我家乡、建设新长坪”的教育,全镇2400多名中小学生消除了鄙视家乡和自暴自弃的思想,激发了他们为建设好家乡而努力学习的满腔热情。
《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后,徐老师又把目光投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上来。他以《加强“三德”建设,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为题撰写了一篇讲稿,教育学生通过学习社会公德,在社会上争当一个好公民;通过学习职业道德,争取将来踏入社会从事任何一项职业后当一个好的建设者;通过学习家庭美德,争取在家庭里永远当一个好家庭成员。2005年,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他精心收集了长坪开展革命斗争的历史资料,到全镇中小学校进行革命斗争史巡回演讲,教育中小学生学习革命前辈的斗争精神,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今年4月,他又以关工委的名义,对全镇中小学生组织开展了一次“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活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款款真情,抚育孩子身心健康
徐老师不仅注重大多数少年儿童的成长与进步,更是关心那些有某些缺点孩子的成长,尤其对差生更要呵护倍至。他把这些有缺点的孩子比作树木中弯曲的幼树,如果能及时把它育直,将来树木中又将多一棵有用之材。
在担任长坪镇小学校外辅导员期间,徐文轩老师一直关注那些有缺点的孩子。1999年,徐老师发现长坪镇小有一个名叫王朋的小学三年级学生,因其父亲外出打工多年杳无音讯,缺乏父爱的王朋从来不听母亲的话,高兴了上学,不高兴了就逃学,老师多次登门家访均未奏效。有一次,为了逃学竟在山洞里住了三天三夜。徐老师得知后,拄着拐杖专门把王朋接到家里,又买水果又谈心,与他交知心朋友,并专门给王朋建立了一个进步小档案,把王朋的学习和思想进步情况以及在学校里做的每一件事都记在小档案里面。王朋每取得一点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并指出努力的方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半年的教育,王朋重新树立了学习的信心,改掉了很多不良习惯,消除了上学的恐惧感,学习成绩也一天天进步。
2000年春,他从标湖回到长坪的路上,发现有四个初中学生放学后没有回家,而在路上打牌,并用角角钱在赌博。看到这种情况,徐老师非常吃惊,迅速制止了他们,耐心对他们说服教育,讲明赌博的危害性。为了帮助这四名学生彻底改掉陋习,他决心对这几个孩子进行跟踪管理,主动与这几个孩子的家长和班主任取得了联系,及时沟通信息。在他的耐心帮助教育下,这几个孩子改掉了这种恶习。
近五年来,徐老师先后帮助11名厌学逃学的孩子恢复了学习信心,绝大部分学生改掉了恶习,现在这些孩子一见到徐老师都是立正站好,亲切的叫一声“徐爷爷好”。他们有什么烦心事都悄悄地找到徐老师,请他出出主意。学生中途辍学,尤其让徐老师感到心痛,他尽最大努力动员了一些社会力量,使这些孩子得到了救助,得以重返校园继续学习。2003年2月,长坪镇党委、政府号召各级干部为资助贫困生贡献一份力量,规定正、副科级干部每人自愿捐资100元,中层干部可自愿捐资50元,用以救助特困学生,离退休干部不作硬性规定。徐老师知道此事后,当即拿出100元钱交给镇救助办公室,并说:“我没有行政级别,就交这么100块钱,算是我对贫困生贡献出的一点爱心吧”。
盏盏明灯,照亮青年老师成长旅途
徐文轩经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一名老教师、老党员,徐文轩不仅用一颗爱心关心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还用“四最”的实际行动,率先垂范,教育和影响每一位青年教师的成长 。
交纳党费最准时。徐老师53岁才入党,虽然党龄不长,但他对党却非常忠诚和热爱。他自1983年元月入党以来,他坚持每月1日准时向组织交纳党费,二十多年如一日,从不间断。他给自己订了几条“硬要求”:第一个要求是准时交,每月1日早晨,他准时到支部书记门口等着,第一个去交党费;第二个要求是按标准交,不少分文;第三个要求是交纳党费用崭新的人民币,从来不用旧币交党费。别人说:徐教师,你太认真了。他笑着回答:共产党员如果不讲“认真”二字,也就没有“忠诚”可言。
参加学习教育活动最积极。徐老师的生活非常节俭,但掏钱订报刊、买书,却无半点吝啬。每年订报刊、买书都在500元以上。学习时间平均每日不少于3小时。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论述刚在报纸上刊登,他就开始收集资料,认真学习,凡登载有“三个代表”内容的报纸,都单独摘在一起,经常翻阅,并撰写了3万多字的学习体会。为了促进自己加深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他自编了50道问答题,跟学生做作业一样,自问自答,出门办事或走亲戚,书本、资料、笔记本随身携带,以免间断学习。2005年7月,长坪镇启动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徐文轩第一个去参加动员大会。在学习教育阶段,他不顾年老眼花,对待学习一丝不苟,每天坚持学习理论知识,认真记下学习笔记5万余字,撰写心得体会17篇,还分别为镇机关干部、学校教师作了精彩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辅导报告。宣传党的政策最活跃。作为一名对党忠贞不渝的老党员,他在宣传党的政策活动中总是一名活跃人。不管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机关还是农村,他总是会利用合适的机会、合适的方法、合适的语言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相关政策,并且还积极宣传他所掌握的党在农村的政策。在努力实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和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关键时刻,为了营造全民抓“两基”的氛围,他一人提着一个石灰水桶子,拿着大小两把排刷,开始了满山遍野的宣传活动。他走遍了全镇的山山水水,累计行程1000余里,在公路边、石板上、墙壁上刷写“两基”宣传标语1500多条幅。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全镇上下齐心协力,圆满完成了“两基”工作任务。
做青年教师的思想工作最耐心。长期以来,他对青年教师的成长特别关心,经常以交心谈心的方式做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离休的十几年里,他先后找青年教师交心谈心30多人次。为了消除青年教师思想上的障碍,总是一二再,再二三,不厌其烦,直到达到效果才肯罢休。2000年从南漳县城调来近20名青年教师,分配在各个中心小学,特别是分在陡山和标湖两所高山学校的青年老师,思想情绪有些不稳定,困难较多。他分别召开了青年教师座谈会,让他们畅所欲言谈思想,帮助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座谈会开了一个又一个,老师们的心也一步步被感化了,决心扎根山区教书育人。通过做思想教育工作,近两年全镇有5名青年教师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先后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徐老师的影响下,教育党总支的48名党员个个以徐文轩同志为榜样,决心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夕阳无限好,莫道近黄昏”,徐文轩老师时常用这句话告诫自己。他还自编了一幅对联贴在门上勉励自己:“关心下一代是前辈人的历史重任,培养青少年乃教育者之天赋要职”,横批为“义不容辞”。他曾对人说:“如果生命能给自己的时间长一些,我要把仅有的余辉留在今天,把有限的热量留给我热爱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赤胆忠心献给光荣伟大的党”。这就是一个老共产党员、一个老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