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坪镇秦家坪村村民说,我们的这个村支书,看上去表情很平淡,“和村两委班子很团结”,而且对老百姓“没有架子”,大家都喜欢喊他“老冯”。
在薛坪镇纪委书记全应锋看来,冯祖海这个人,感觉很“平凡”,做事、说话很低调,只是自己在海拔1200多米的高山上带领村“两委”一班人默默地为山民做些事情,很平常的一个人。
就是这么一个人,带领全村人克服交通不便、饮水困难、劳力大量外出等诸多难题,甩掉了贫困村帽子。截至2015年,全村1400亩耕地,高山反季节蔬菜就发展了400亩,烟叶100亩,年总收入达400多万元,人平增收0.5万元。全村有181户,就有小轿车34辆,农用车80多辆,加上摩托车,每户村民至少拥有一辆车,而今80%的农户建起了新楼房。10年来,这个村没有一起上访事件,“两委”班子成员也没发生一起违纪案件。
细了解,再回望,发现冯祖海恰恰是平常,蕴藏着一种人格力量。冯祖海靠着人格力量,用廉洁、默默奉献滋养着一方水土,温润着他人心田。
“有事找老冯”,老百姓有事,他总是第一个到场
冯祖海生活着的秦家坪村,共有780人,外出打工有200多人。他说这780名村民就是天,村民在他心中分量最重。因为一旦遇事了,在村民心目中,他几乎总是第一选项。
2014年2月,三组村民秦中山为了给儿子上户口,带着烟等礼品找他帮忙,他不仅安排午饭,还带着秦中山来回几十公里找有关部门给他儿子按政策上了户口,最后还安排组长把礼品退还给秦中山。事后,秦中山逢人就说:“冯书记真够意思。从秦家坪村村到镇里的路,我们是坐摩托去的,摇摇晃晃,坑坑洼洼,车子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探,不说开车人,坐车人也得全神贯注,给自己捏把汗。等办好事,来回就是一天,油钱都是他掏的”。
四组村民闫涛三十多了好不容易说了媳妇,2015年夏季,他高高兴兴到冯祖海家找他上户口,当冯祖海知道闫涛说得媳妇是个有夫之妇后,不仅严厉批评了闫涛,还马上赶到闫涛家里详细了解情况,退还了礼品,给闫涛一家人上了几个小时法律课。深夜12点多钟,他一个人赶回家里。沿途,一个个山峰,一道道山梁,来回就是30多里,令人毛骨悚然……
村民李金海说,去年,正值西红柿采摘期,农活忙,他请了邻近村的6名村民到家里“打个短工”。天黑了,这6位怎么也留不住,吵着要回家,免得影响第二天干活,搞得李金海焦头烂额。忙碌中,还是拨通了“老冯”的手机,请他帮忙联系一辆熟悉山路的车辆。没几分钟,冯祖海就带着车来了。送一趟,再送一趟,把6名村民一一送回家。
受人之恩情,自然是要感谢的,李金海提来了礼品。冯祖海不理会,拒绝了。笑着摆摆手,说“你请工采摘西红柿期,就是发展产业,我支持!”。
村里在外务工的多,到了上交合作医疗、社保费用的时间,全国各地的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涌向冯祖海。他一一记下,抽出时间把事情办得妥妥的,解决大伙儿的后顾之忧。有时的他还要垫大几千元钱,有第村民好长材才还给他。
他常说,村支书就是个“服务员”。有人说,“被群众需要”是一种幸福。冯祖海总是被村民需要着。他的好,村里人惦记着。外出务工的回来,总要到他家里坐坐;逢年国家,他家里总是热闹非凡,虽然饭一桌桌端,但他心里却很温暖。
“村里的事就是自己的事”,想发财不要当干部
责任在肩,冯祖海心里清楚要干什么。关键时刻,“勤务员”成了大家的“守护神”。
84年当村支书,32年来,他没经手过公家一分钱。他多次在群众会上说:“公家的钱,我们不能留下自己的指纹。”几十年无数笔开支,除了签字、盖章,他从不经手。不管在哪级部门争取的扶贫款,还是村里的上级的转移支付,他都不插手,让文书和村民代表共同管理,他只监督使用。说到村里的开支,镇里干部都由衷地佩服他。几十年来,他以身作则,村里因公来客,从不上餐馆,都在干部家里吃,村里也从不报销客餐费,作为村支书他家里招待次数最多。因工处出差,也不报销差旅费,包括油费及烟钱。他说:“在我们村当干部这是必备条件。”
村里每年有几万多转移支付,除了村干部工资外,还有8000多元公用经费。就是这笔钱,冯祖海还是抠了又抠,用这笔钱发挥了最大效益,村里设立了“产业发展基金”,鼓励村民发展产业。10年来,村里每年都召开年终表彰会,奖励有产业的群众,雨伞、工作鞋、喷雾器等生产用品,都成为村里的发给群众的奖品,极大提高了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老党员秦大先在民主生活会上说:“我们村干部都是干干净净在为老百姓做事!”
秦家坪村一组、二组、三组吃水困难。冯祖海带领村里一班人,硬是用了6年时间,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解决了三个组出水难题。从2000开始,他带领村“两委”班子,采取“向上级有关部门要点、村里经费中挤点、干群投工”的方法,一年完成几十米管道的施工,三个组终于在今春吃上了自来水。为了节约开支,村里成立专班管理钱物,多少米管子、多少包水泥,数目、用途他清清楚楚,连空袋子他也一个不少收集到村里。为集体有这个认真劲,不容易!干部都这样,老百姓还不鼓掌拥护?都对干部竖起了大拇指。
除了自己本身以身作则,冯祖海还经常教育干部不能收群众钱物。为此,他倡议村里每半月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公开议事,大到贫困户的确定,小到身份证的办理,村里所有事都要经过大家讨论、原则不能让。每次会议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互相不留情面指出缺点,每次干部的发言稿他都亲自审阅,不走过场,说实话、办实事。
治调主任丁九爱说,有时觉得冯祖海这个村支书对集体太认真,从不考虑自己。2014年7月,冯祖海因脑梗阻住院一个月,刚有好转就回村工作。县委宣传部主要领导下村听说后到他家慰问,给了他1000元慰问金,他没有要,当场就交给村里,作为村办公经费。
“作为一位村支书要时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真心诚意地为群众办事,要廉洁办事,用行动凝聚群众。”这是冯祖海的誓言。
或许,已经干了32年支部书记的冯祖海会把短暂的一生献给他从事的岗位。为什么他总能“廉洁”做事 “默默”为民呢?这似乎就是答案!
(来源:南漳新闻网 通讯员 李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