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年轮里,广阔天地间,有一种忠诚,叫“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有一种奉献,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一种情怀,叫“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余热未尽献,老骥不偷闲。古梅无他求,点红暖人间”,纵然青丝变白发,一片丹心报党恩,年近百岁入党75年的老党员周智夫说,“这一辈子一直跟党走,下辈子还做党的人”。
笃定笃行——一心向党的铁血丹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左肩窝里的弹孔,深深凹陷的右肋,长约10厘米的伤疤,三等甲级伤残,是战争留在老人身上的永久印记,也是他戎马半生的勋章。
电视上正在播放的周边某个国家因为岛屿问题不断挑起事端的新闻,这位90多岁的抗战老兵热血沸腾。“我们的领土绝对不能被别人占了!如果再打起仗来,只要祖国需要,我还要上战场,你们年轻人也要主动请战!”“我的战友为了祖国解放牺牲了,他们都很年轻。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守护好!”
“党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他要用一生去报答。”在战场,战友们不顾个人安危,一边与敌人殊死战斗,一边用担架抬着他7次辗转治疗,最终将他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只要革命需要,我愿意把生命献给党。”这句上世纪50年代周智夫写在《自传》中的话,是他发自肺腑的炽热心声,也是他爱党许国的铮铮誓言。“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这是作为革命战士的周智夫,坚守一生的信条。
慎独慎初——自觉自律的纯正家风
“公家的便宜,一丁点都不能占!”周老严苛地执行家规,始终公私分明。在日常生活中,在住房、用药、用车上,他对自己和家人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作为抗战时期的老干部,国家给予了周智夫很好的生活保障,可他却常讲,待遇好是党对老干部的关心,但我们不能可着劲儿用。
周智夫日常开支很节省,花每一笔钱都要记下来,翻看他的记账本,平均每月开支仅几百元。他说:“勤俭节约是传家宝,我们要为年轻人带好头。”
“不留金不留银,只给后代留精神!”周老一辈子没给儿孙挣留下金银财富,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至真至纯——永不生锈的忠诚品质
“我要交党费。”2017年7月的一天,百病缠身,患有胃下垂、冠心病、双耳听力下降、严重骨质疏松的周智夫把一直照顾自己饮食起居的二女儿周卫平拉到病床边,郑重地说。
女儿很诧异:“爸,你不是一直在交吗?”
“我想交一次特别的党费。”
2018年1月20日,病榻之上的周智夫戴着氧气面罩,颤抖着双手,接过组织派人送来的党费交纳收据,捧着印着党徽标志的大红证书凝视良久,周智夫热泪盈眶地说:“我的心愿终于实现了,什么挂念也没有了。”
“对党知恩报恩,就涌泉相报”,周老家里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一声克勤克俭,却在病危之际主动交纳大额党费,这是对党特殊情感的自然流露,彰显着对党至真至纯的忠诚本色。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投身革命以来,青丝生华发,他始终不忘初心、对党忠诚,始终艰苦朴素、保持本色,始终自觉自律、至真至纯,一片丹心献给党,践行了“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的铮铮誓言。